首页

紫露凝萱合格马桶

时间:2025-05-24 23:56:26 作者:云冈石窟80%洞窟已完成数字化采集 浏览量:20276

  中新网大同5月24日电(记者 李庭耀 胡健)记者24日从“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获悉,云冈研究院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多高光谱等技术,破解高浮雕石窟采集难题,已完成云冈石窟80%洞窟采集,预计2030年左右全面完成。

图为云冈石窟第20窟。 李庭耀 摄

  当日,由云冈研究院、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开幕。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云冈石窟数字化成果、文化遗产数字化前沿技术应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经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表示,历经岁月侵蚀与自然变迁,石窟本体面临着不可逆的损伤风险。与此同时,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期待日益迫切。如何让千年石窟“活起来”“传下去”,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开幕式上,刘建勇介绍了云冈研究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云冈石窟的活化利用和永续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云冈研究院数字化解决方案也为文化遗产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云冈模式”,让人类文明瑰宝在数字技术下重放异彩。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代表Grazia Tucci致辞时,从国际视角指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广阔前景,这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表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共同书写数字文明与人类遗产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共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6月28日,2024全国烤羊大赛暨库伦淖尔烤羊大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举办。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的参赛队伍同台竞技,焦香诱人的烤全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献上一场美食盛宴。

非洲联合自强为全球治理带来正能量

夜幕下,锣鼓声响起,舞动起来的龙南香火龙壮观非凡,舞龙动作并不复杂,但队形灵活多变,颇有特色,包括团龙、四柱落井、黄龙摆身、黄龙缠柱。在龙香燃尽后,香火龙被摆放回到祠堂,待到元宵节晚上,再将“龙”摆成“伏龙”状,进入“送龙”阶段,观众会纷纷祈福,祝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中国科协发布2023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 聚焦创新生态链

据介绍,在台山当地,有农历八月十四“迎月”、十五“赏月”、十六“追月”的说法,皆为与亲戚朋友团聚的好时机。中秋当晚,多数台山人会选择在门前空旷处、阳台或天台设桌,摆上月饼、佛公饼、棋子饼和柚子、葡萄等水果,再搭配些芋头包(或芋头糍)、炒螺等,与家人围桌而坐,一起边赏月聊天,一边品尝美食。

香港邦瀚斯秋季拍卖会呈献明代铜鎏金文殊菩萨像等珍宝

北京11月28日电 在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2024青年防艾公益行动启动。以《接纳》为主题的防艾主题艺术展在北京揭幕。

农业农村部透露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总体安排

今年以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从人才培养到技术创新,从税收优惠到知识产权保护,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